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将会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行政责任包括停产、没收违法产品和罚款,刑事责任则涉及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品牌的定义包括以假充真、冒用他人品牌、冒充他人名义等行为。销售者需注意不得掺杂、掺假或以次充好,否则将面临法律追究。
法律分析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钠售全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会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主要有两种责任:
1.行政责任: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否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章,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麦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
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
满足下列条件会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3、客观方面为行为人非法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
假冒品牌的定义:
1.以假充真。只要人们以事实而不是以假冒为根据。
2.冒用其它商品牌名。出售假冒商品。
3.冒充假冒别人的名义招摇撞骗。
4.以假充真。只要人们以事实而不是以假冒为根据。
5.冒用其它商品牌名。出售假冒商品。
结语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行为,将面临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金。销售金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行为,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而销售金额达到百万元以上的行为,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者财产没收。此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还会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包括停产停销、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我们要坚决打击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