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是1万元以上,但也存在10万元以上的标准,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检、公安部的规定,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金额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对职务侵占罪的金额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罪“数额巨大”的标准是1万元以上。职务侵占罪“数额巨大”的标准是10万元以上,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起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处金额按累计金额计算,从法律上可以看出,对职务侵占罪的数额没有明确规定。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什么?
职务侵占罪是指在担任职务期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或转移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存在职务关系,即犯罪嫌疑人必须是在特定职务中担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或者其他特定职务。其次,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即犯罪嫌疑人明知所占有的财物不属于自己,却仍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侵占。此外,还需要证明实施了侵占行为,并对侵占的财物造成了损失或者危害。最后,依法应当对侵占行为进行定罪处罚,具体的刑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定。总之,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是为了保护公共财物和他人财物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职务侵占罪的定罪标准和法律适用条件旨在保护公共财物和他人财物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是10万元以上,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侵占行为,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职务侵占罪的定罪与否取决于是否存在职务关系、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以及实施的侵占行为对财物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公正执法和维护社会公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贪污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