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构成犯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和销售非制造注册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可导致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商标侵权不仅损害消费者和注册人利益,还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根据商标法,未经注册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和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如果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你就已经构成了犯罪,你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目前,我国法律规定,针对严重侵犯商标的合法权构成犯罪情况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构成假冒注册商标合法标识罪;
第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和非法制造;
第三:销售非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商标识别功能受到影响的犯罪行为,并且是仅限于在同一种商品上,已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犯罪行为。其实假冒注册商标罪成立时,还有可能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情况和假冒注册商标的情况,这些都成立为牵连犯,一般的原则还是从一重罪处罚。同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犯罪人通谋,为其提供制造、销售、使用、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以假冒注册商标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1、根据我国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如果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应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如果是情节严重的,应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处罚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应该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处罚其罚金。
2、我国法律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属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损害注册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使我国社会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以及我国社会环境不断向恶向趋势发展。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避免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发生。
3、我国《商标法》第六十七条第一项规定没有经过注册人许可,与注册人在相同商品上注册使用相同的商标并构成犯罪的,在进行赔偿损失的同时将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将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商标权主要有三种情形: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商品、销售非制造注册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商标侵权不仅损害消费者和注册人利益,还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我们应杜绝此类刑事责任发生。根据商标法,未经注册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构成犯罪,须同时追究刑事责任和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九条 商标代理机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或者其他商标事宜;对在代理过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可能存在本法规定不得注册情形的,商标代理机构应当明确告知委托人。
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属于本法第四条、第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
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对商标权属存在争议或者权利人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查处。中止原因消除后,应当恢复或者终结案件查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六条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