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一、醉驾醉酒驾驶是否为过失犯罪
醉驾以危险驾驶罪定罪,不是过失犯罪,而是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二、过失犯罪可构成共同犯罪吗?
过失犯罪不可构成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其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一、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1、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2、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3、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二、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