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进行兼职。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协商不成的,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如果是在校学生做兼职的,可以参照上述规定进行操作。
法律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进行兼职。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协商不成的,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如果是在校学生做兼职的。如果跟单位协商不成,只能自己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单位支付报酬。
拓展延伸
劳动法规问题
劳动法规问题是指在劳动领域中,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劳动法规问题涉及到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福利保障等方面,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它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文件。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事项,以保障劳动者权益。
工资待遇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合理制定工资制度,确保劳动者工资待遇符合法律规定。
工作时间是劳动者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确保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福利保障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年金计划等。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福利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总之,劳动法规问题关系到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结语
兼职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但需要注意相关法律规定。如遇不公平待遇,劳动者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可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寻求劳动行政部门和仲裁机构的帮助。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起诉。同时,学生做兼职时也需要注意相关规定,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一)克扣职工工资的;(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