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程序及注意事项,包括立案来源、管辖权确定、自诉案件告知、立案范围等;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国家或集体财产损失可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一、刑事立案要走哪些程序
首先需要立案来源,公安、检察院自己发现或者有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的都可以成为立案材料。然后确定管辖权,没有管辖权又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可以向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给主管机关。自诉案件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予以立案。
二、刑事立案注意哪些事项
(一)公安机关的立案范围
管辖一般的刑事案件。
(二)检察院立案范围
1、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3、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三)报案、举报、控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报案、举报;
2、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检法不予立案得,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四)被害人立案权利救济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三、刑事立案了民事还能诉讼吗
刑事立案了民事还能诉讼,当事人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结语
刑事立案程序包括立案来源、管辖权确定、紧急措施采取、自诉案件告知和认定犯罪事实等。公安机关负责一般刑事案件,检察院涉及贪污贿赂、职权滥用等。报案、举报、控告可书面或口头提出,被害人可向公安、检察院或法院报案或控告。被害人可要求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刑事立案后,当事人可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另行起诉。被害人可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也有权提起。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损失可由检察院在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立案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