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罪的既遂标准为满足其犯罪构成的要件,其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包括有: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的表现是故意;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司法部门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使用捏造或编造虚假的事实,作为诉求和证据,提起诉讼的行为。
一、犯罪构成了什么?
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二、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有哪些构成要件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