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刑五年,监狱服刑五年。提前出狱途径有三种:减刑、假释和监外执行。减刑适用于悔改或立功表现;假释适用于遵守监规、悔改表现好且无再犯罪危险者;监外执行适用于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且不危害社会者。无期徒刑罪犯也可适用假释或监外执行。保外就医不适用于有社会危险性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严重疾病需由省级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法律分析
法院判刑五年,就是说要在监狱服刑五年的时间。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提前出狱的途径有三种:
减刑:《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假释:《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的五年监禁意味着被刑事犯罪分子需要在监狱中服刑五年。然而,根据法律规定,有三种方式可以提前获得释放。首先是减刑,即在执行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真正的悔改或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其次是假释,根据执行刑期和悔改表现,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假释,但对于累犯和严重犯罪分子,假释是受限制的。最后是监外执行或保外就医,对于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的罪犯,可以获得暂时的监外执行。对于确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需要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补充规定》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