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构成犯罪,但仅可能不需承担刑事责任。14-16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需负刑事责任。14-18岁犯罪可减轻处罚。依据《刑法》第17条,16岁以上需负刑事责任;14-16岁犯故意杀人等重罪需负刑事责任;12-14岁犯重罪经最高检核准追诉需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未成年犯罪也构成犯罪,但是只是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保护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法律上,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与成年人不同,因为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还未完全成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一方面,法律应该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社会应该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帮助这些未成年犯罪者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这包括提供教育、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资源,以及建立健全的家庭和社区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法律责任和社会保护的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结语
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法律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理方式与成年人不同,因为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还未完全成熟。一方面,法律应适当惩罚未成年犯罪者,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社会应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通过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