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私假币罪的主要要点是:1、侵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和贸易管理;2、违反货币和海关法规,非法携带、运输、邮寄伪造货币进出国(边)境;3、主体可以是满16周岁的自然人或单位;4、必须有故意行为,明知是伪造货币并决意逃避海关监管。
法律分析
走私假币罪犯罪构成是: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而且也破坏了国家对外的贸易管理。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货币的管理法规及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伪造的货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亦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决意逃避海关的监管并将其运输、携带或邮寄进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拓展延伸
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是什么
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行为要素,即进行走私假币的实际行为;二是客观要素,即走私的假币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是:走私假币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或者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具体来说,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走私假币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走私假币数量较大或者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是根据走私假币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结语
走私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复杂的客体、违反相关法规的客观行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以及故意为直接目的的主观意图。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取决于走私假币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一般而言,走私假币数量大或质量高的情况下,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因此,走私假币罪的定罪标准是根据数量和质量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