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遗嘱公证的有效性和自书遗嘱的效力。公证不是遗嘱有效的必要条件,自书遗嘱只要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但自书遗嘱无须公证也可发生效力,但最好还是进行公证以保证其证据效力。如果有多份遗嘱,公证的遗嘱效力最高。因此,如果有能力进行公证,最好还是能遗嘱公证。
法律分析
1、公证不是遗嘱有效的必要条件,公证遗嘱只是遗嘱的形式之一。自书遗嘱不去公证,只要其符合遗嘱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
2、一般情况下,自书遗嘱只要满足上述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就视为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自书遗嘱无须公证也可发生效力,在法庭上可以直接作为证据采纳,但是前提是立遗嘱人思维清晰,能独立表达自己意思。如果有人不认可这个遗嘱,恐怕也会以此为理由。所以建议即使是自书遗嘱,也需要进行公证,以保证其证据效力。
3、虽然自书遗嘱没有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有数份遗嘱,经过公证的遗嘱效力最高;如果有数份经过公证的遗嘱,日期为最后日期的那份遗嘱效力最高。因此,如果有能力进行公证的话,最好还是能遗嘱公证。
拓展延伸
自书遗嘱有效吗?公证是否必要?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遗嘱意愿。在法律上,自书遗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是否需要公证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自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如果遗嘱人没有提供两个以上见证人,遗嘱的效力将受到影响。因此,如果自书遗嘱缺少见证人,公证遗嘱可能成为有力的证据,有助于保障遗嘱的效力。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以公证的形式表达遗嘱意愿。根据这一条规定,公证遗嘱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因为它经过公证机构的认证和证明,具有不可否认的证据价值。
综上所述,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在法律上都是具有效力的。但是,具体是否需要公证遗嘱,需要根据遗嘱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遗嘱人提供了两个以上见证人,则可以考虑公证遗嘱,以增加遗嘱的证据价值。
结语
遗嘱公证并非遗嘱生效的必要条件,但具有很高的证据效力。自书遗嘱只要满足形式和实质要件,即具有法律效力。然而,为了确保遗嘱的证据效力,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进行公证。同时,如果有数份遗嘱,最好将公证过的遗嘱作为最后一份,以保证其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