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需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自杀不算工伤。界限包括时间、空间、职业业务和主观过错,特殊情况下也可视为工伤。
法律分析
是不算工伤的。
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区分工伤,应当掌握四个界限:
1.时间界限: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工作时间内。特殊情况下(见条例十四条、十五条规定),尽管发生时间在工作时间外,也属工伤。
2.空间界限: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工作场所内。但十四条、十五条也规定了特殊情况。
3.职业或业务界限:只要伤害因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外,也属于工伤。相反,伤害虽然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但不是由于执行职务或业务而发生的,也不属于工伤。
4.主观过错界限:除职工本人蓄意造成的事故伤害不属于工伤外,即使职工有过失也属于工伤。
拓展延伸
违法犯罪行为对工伤认定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违法犯罪行为对工伤认定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首先,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可能导致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这种伤害应被视为工伤。然而,由于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可能存在难以确定责任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工人难以获得合理的工伤赔偿。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加强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惩,同时建立健全的工伤认定机制,确保受害工人能够获得公正的赔偿。此外,加强对工人的法律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必要的,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工伤认定机制和提升工人法律意识,可以有效解决违法犯罪行为对工伤认定所带来的问题。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自杀等情况不被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需要考虑时间、空间、职业业务界限以及主观过错界限。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对工伤认定的影响,应加强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工伤认定机制,确保受害工人获得公正赔偿。同时,提升工人的法律意识和教育,保护他们的权益。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解决违法犯罪行为对工伤认定所带来的问题。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六条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三十七条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