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意伤害罪是犯罪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只有在达到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时,才构成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相比,故意伤害罪需要考虑损害的程度和对人体组织及器官机能的影响。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分析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事实等来判断罪名。因此,故意伤害罪并非一般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故意伤害罪是一般违法吗?
故意伤害罪不是一般违法,因为这已经是属于犯罪行为了,轻度伤害罪不属于刑法调整范畴,属于违法,不属于犯罪。不构成犯罪,只算治安案件,但是还要承担赔偿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只有达到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时,才构成故意伤害罪,予以立案。
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的界限
一般殴打行为只是给他人造成暂时性的肉体疼痛,或使他人神经受到轻微,但没有破坏他人人体组织的完整性和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故不构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殴打行为表面上给他人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显著轻微,即按《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不构成轻伤的,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因此,在区分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时,既要考虑行为是否给人体组织及器官机能造成了损害,又要考察损害的程度。
二、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是什么?
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主观上是存在着故意的目的,伤害他人的身体,并且客观行为上已经造成他人受到伤害,甚至是达到轻伤以上的后果,那么必然是需要追究我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但是这样的一种刑事责任的追究必然前提是建立在存在着犯罪行为,也就意味着故意伤害罪并不是一般违法行为。
结语
故意伤害罪并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属于犯罪行为。轻度伤害罪属于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仍需承担赔偿民事责任。只有达到法定的轻伤、重伤标准时,才构成故意伤害罪。与一般殴打行为相比,故意伤害罪需要考虑行为是否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司法实践中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判断。因此,故意伤害罪并非一般违法行为,而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五条 传授犯罪方法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