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明确禁止虐待未成年人,包括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溺婴等行为。《未成年人保》强调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父母或监护人有责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依法履行监护和抚养义务。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法律分析
1、法律不允许打孩子。如果造成伤害,还要追究责任。如果是普通教育的话,是不会受理的。如果伤害达到暴力、虐待程度就可以直接报警,那个时候才会予以受理。
2、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2006年12月29日颁布,于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修订后的这部法律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进一步明确和突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贯穿于《未成年人保》的字里行间,在家庭保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父母暴力对待孩子的法律责任
父母暴力对待孩子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家庭暴力和儿童保护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父母有责任保护和照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暴力行为明显违背了这一责任。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父母暴力对待孩子可能构成虐待罪、身体伤害罪、侵犯儿童权益罪等。法律通常会对此类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监禁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权。此外,社会机构和相关部门也会介入,提供保护和支持受害孩子的措施。因此,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积极寻求帮助与教育,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幸福。
结语
父母暴力对待孩子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家庭暴力和儿童保护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父母有责任保护和照顾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暴力行为明显违背了这一责任。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父母暴力对待孩子可能构成虐待罪、身体伤害罪、侵犯儿童权益罪等。法律通常会对此类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监禁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权。此外,社会机构和相关部门也会介入,提供保护和支持受害孩子的措施。因此,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积极寻求帮助与教育,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幸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六条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虐待老年人或者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由有关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