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发生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公正裁决。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并根据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向相应的仲裁委员会申请。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企业这种做法明显是违法的。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争议提出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根据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向相应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级别管辖是指不同级别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分工。县、市、直辖市普遍设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部分省、自治区也相应地设立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在现阶段,劳动争议案件大部分都由当地县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地域管辖是指不同地区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案件方面的分工。如果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即向职工发放工资的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受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企业以担保或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是违法的。此类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公断与裁决。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当事人应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根据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应向相应的仲裁委员会提出。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由县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申请支付令,人民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