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哪几种欠薪行为可入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2 11:52:49
文档

哪几种欠薪行为可入刑

法律分析:4种欠薪行为可入刑,具体如下: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2、逃跑、藏匿的。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隐匿资产是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法登记的资产帐面价值无法反映资产市场价值的不断上升,因而使资产的实际价值被帐面隐匿起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
推荐度:
导读法律分析:4种欠薪行为可入刑,具体如下: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2、逃跑、藏匿的。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隐匿资产是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法登记的资产帐面价值无法反映资产市场价值的不断上升,因而使资产的实际价值被帐面隐匿起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


法律分析:4种欠薪行为可入刑,具体如下:

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2、逃跑、藏匿的;

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隐匿资产是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法登记的资产帐面价值无法反映资产市场价值的不断上升,因而使资产的实际价值被帐面隐匿起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

1、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文档

哪几种欠薪行为可入刑

法律分析:4种欠薪行为可入刑,具体如下:1、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2、逃跑、藏匿的。3、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4、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隐匿资产是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远远高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法登记的资产帐面价值无法反映资产市场价值的不断上升,因而使资产的实际价值被帐面隐匿起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