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绍了申请残疾证的条件和残疾证的用途。申请人需要满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或肢体残疾之一,且经过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可以享受低保或残疾人贫困证的一级肢体、视力、智力、精神、多重及60周岁以上的一级听力、语言的重度残疾人,可享受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在托养方面,一级重度残疾人或18至60周岁二级重度残疾人可享受集中托养和低保户、贫困户的对象补助。
法律分析
一、申请残疾证的条件
根据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以及相关规定,申请人需要满足以下申办资格和必要条件之一:
(一)视力残疾:双眼必须是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力者(或经医疗机构认定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
(二)听力残疾:(双耳)必须经过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三)言语残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必须明确病因,经过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四)精神残疾:必须是精神病患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
(五)智力残疾: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者。
(六)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对因病或因交通、工伤、意外等事故造成的肢体伤害的残疾评定,必须在最终治疗结束后经过一年以上功能锻炼不能恢复的(截肢、截瘫,关节融合术后等无法恢复功能的除外)。
(七)多重残疾的残疾等级以残疾最重的等级为准。
二、残疾证有什么用?
1、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可享受低保或持残疾人贫困证的一级肢体、视力、智力、精神、多重及60周岁以上的一级听力、语言的重度残疾人,可享受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
2、残疾人托(安)养方面,一级重度残疾人(不含听力、语言、视力残疾)或18至60周岁二级重度残疾人(不含听力、语言、视力残疾),集中托养:低保户、贫困户的对象补助每年补助现金按各地规定金额发放。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法》和《残疾利保障法》的规定,残疾证的申请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具体来说,残疾证的申请人应先向其所属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等。
接着,申请人需要接受机关的残疾等级鉴定,并提交相应的鉴定材料。如果鉴定结果为残疾等级,申请人还需要提交医疗证明或残疾等级证明。
最后,申请人需要向机关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经过审核、公示等程序。审核通过并公示无异议后,申请人将获得残疾证。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应真实、准确、完整,如有不实或漏报情况,将可能影响申请结果。同时,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机关的工作,如接受定期检查等。
结语
申请残疾证的申请人需要满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等条件之一。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可以享受低保或残疾人贫困证的一级肢体、视力、智力、精神、多重及60周岁以上的一级听力、语言的重度残疾人,可享受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同时,残疾人托(安)养方面,一级重度残疾人或18至60周岁二级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的低保户、贫困户的对象补助每年补助现金按各地规定金额发放。
法律依据
残疾人保障法(2018-10-26)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侵害残疾益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推诿、拖延、压制不予查处,或者对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对侵害残疾益的行为未及时制止或者未给予受害残疾人必要帮助,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残疾人保障法(2018-10-26) 第五条 县级以上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保障法(2018-10-26) 第五十一条 有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捐助和服务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