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认定:立即停车、报案、抢救伤者、保护现场、防火防爆、协助调查、出具认定书、调解或诉讼、赔偿损失。责任认定根据过错程度确定,一方过错承担全部责任,多方过错则根据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无过错则交通意外事故无责任。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1、立即停车。
2、及时报案。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
3、抢救伤者。当事人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包括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并设法送就近的医院抢救治疗。
4、保护现场。保持现场处于原始状态,包括其中的车辆、人员、牲畜和遗留的痕迹,不随意挪动散落物位置。
5、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在交通勘察现场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如实向交警部门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
5、出具事故认定书。
6、双方调解或提起诉讼。
7、损失赔偿。
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结语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包括立即停车、及时报案、抢救伤者、保护现场、做好防火防爆措施、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出具事故认定书、双方调解或提起诉讼、损失赔偿等环节。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程度,确定责任。当事人需如实陈述事故经过,不得隐瞒。若一方过错导致事故,承担全部责任;若多方过错,责任将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若各方均无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故意造成事故的一方将独自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九条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第七十二条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第七十五条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