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了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对判决和裁定不服的当事人需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或抗诉。如果错过了上诉期限,判决将生效。但当事人仍可在判决生效后提出申诉,但申诉期间不能停止执行判决。
法律分析
《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的内容:
1、当事人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10日;
2、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算。
就是说,当事人如果对判决和裁定不服,需要在此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抗诉。在这期间,当事人可能由于一种原因,错过了上诉期,未能及时向法院提起上诉。
也就是说,刑事案件超过上诉期限,未提出上诉的,判决生效。但是,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判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申诉期间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拓展延伸
司法程序中的上诉期限如何计算?
司法程序中的上诉期限计算方式主要根据不同法律体系和具体案件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诉期限的计算从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送达当日开始计算。在大多数司法体系中,上诉期限通常为特定天数,例如30天、60天等。在计算期限时,通常会排除法定节假日和周末,只计算工作日。具体计算方式可能还涉及到其他因素,如是否需要提交上诉状、是否需要缴纳上诉费用等。因此,在具体案件中,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上诉期限计算方式。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为准。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判决和裁定不服时,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或抗诉。如果错过了上诉期限,判决将生效。然而,即使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仍有权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申诉期间不能停止判决或裁定的执行。上诉期限的具体计算方式因法律体系和案件类型而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计算方式。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为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八十一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起诉的人,同时抄送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