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合同违约需承担责任,但需视其民事行为能力而定。若合同未经追认,违约不需承担责任,但损失由监护人负责。若17岁以劳动收入为主,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违约需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17岁合同违约,需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17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属效力待定的合同,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才发生法律效力。在合同未经追认生效的情况下,违约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因此造成他人的合同损失,由其监护人应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但如果该17岁的未成年人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是有效合同,此时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您清楚了吗?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违约合同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违约合同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签订合同时受到特殊保护。如果未成年人违约,法律通常会对其进行一定的法律责任追究。然而,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和保护需求,法律也提供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例如,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可以通过撤销权来解除合同,以保护其利益。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监护人有责任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综上所述,针对未成年人违约合同,法律既追究其责任,又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平衡未成年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结语
未成年人违约合同需根据法律承担违约责任。17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生效。未追认前违约责任不成立,但损害需监护人承担。若17岁未成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有效,违约需承担责任。未成年人违约合同问题涉及复杂的法律责任与保护措施,法律既追究责任又提供保护,平衡利益与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8194;#8194;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