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8岁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况有两种:1、已满16岁未满18岁,有经济收入来源的人;2、属于被赠予或纯获利益性质的合同。其他情况下,未满18岁的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签订适应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的合同,其余合同需要监护人追认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以下两种情况下,未满18岁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1、已满16岁未满18岁,如果参加劳动有经济收入来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未满18岁签的合同如是属于被赠予或纯获利益性质类型,所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除以上两种情况,未满18岁的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签订与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其余合同需要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追认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通常被认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无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然而,法律也允许未成年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签订合同,例如教育、日常生活和劳动等方面。对于这些合同,法律要求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规定了一些限制和条件。因此,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在法律上可能具有一定的效力,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来判断。建议在涉及未成年人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和指导,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结语
未成年人签订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通常被认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无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能具有一定的效力。建议在此类情况下,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