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可免除或减轻责任。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违约责任。
法律分析
不算。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者部分责任。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的,在事件的后果影响持续的期间内,免除其迟延履行的责任。
不可抗力事件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
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五百九十条【不可抗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拓展延伸
合同违约与不可抗力: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
合同违约与不可抗力是商业合同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商业交易中,当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可能会发生合同违约。然而,有时候出现不可抗力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这些事件超出当事人的控制范围,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当合同违约发生时,违约方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而对于不可抗力事件,法律通常会对其进行特殊规定,允许当事人暂时或部分免除合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救济措施可能包括合同暂停、延期履行、解除合同等。因此,了解合同违约与不可抗力之间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对商业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结语
合同履行中的不可抗力事件,当事人因此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合同违约与不可抗力是商业合同中重要概念,了解其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对商业交易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