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时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清偿。个人债务由个人财产偿还。无论财产制度如何,共同债务推定为夫妻共同,非共同生活所负债务需双方认可共同清偿。完全分别财产制下,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需双方协议或法院处理。
法律分析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婚姻关系终结时,夫妻债务清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清偿,个人债务以个人财产偿还。这就涉及到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界定问题,不同的财产制度有不同的划分。无论是约定共同制或法定共同制,原则上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无论是否为夫妻共同所为,他方是否认可,均应推定为共同债务。对于非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凡经双方事先认可者,也应由双方共同清偿。凡为个人需要而支付的费用或负担债务,应由本人以其个人财产清偿,他方无代偿义务。若夫妻间实行完全分别财产制,在没有共同财产的情况下,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法院参照共同财产制下的同类问题处理。
拓展延伸
共同债务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公平划分
在法律框架下,对于共同债务的公平划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需要明确各方在债务产生时的权益和义务。其次,应综合考虑各方在债务履行中的贡献程度、经济实力、协议约定等因素。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决或调解,以实现公平划分。此外,债务划分还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实际操作中,各方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参与协商和调解,以期达成公平、合理的共同债务划分方案。最终的划分结果应得到各方的认可,并具备法律效力,以确保各方权益的平衡和保护。
结语
离婚时,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债务划分中,应考虑各方的权益、贡献程度、经济实力等因素,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各方应积极配合,提供证据和资料,参与协商和调解,以达成公平、合理的共同债务划分方案。最终划分结果应得到各方认可,并具备法律效力,保护各方权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