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工伤调岗的法律规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3 16:46:29
文档

工伤调岗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无法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在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可以恢复原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分析;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的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的,用人单位作出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推荐度: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无法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在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可以恢复原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分析;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的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的,用人单位作出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无法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在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可以恢复原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的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的,用人单位作出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职工因工致残如何调岗

职工发生工伤后,无论评定级别高低,或多或少都会对劳动者自身的劳动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工作岗位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安排。《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就劳动关系处理和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3、《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作安排没有具体规定,但规定劳动合同可以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无需再提供劳动,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因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应适当安排工作,但不强制进行工作,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原则上应恢复原工作岗位,并允许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他适当的工作。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岗位调整。若劳动者不同意调整,用人单位在支付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不同等级的工伤致残职工,根据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应恢复原工作岗位或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他适当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 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依法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文档

工伤调岗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无法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在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或发放伤残津贴,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可以恢复原工作岗位或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分析;发生工伤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岗位的调整,如果劳动者不同意的,用人单位作出赔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