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丢失不会影响办理退休手续,但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劳动合同丢失时,员工应及时找用人单位补办,以避免潜在的问题。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丢了办理退休有影响吗?
劳动合同丢了办理退休不会时都影响,职工办理退休的流程是:
1、参保人应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延缴的参保人在缴费满年限的当月)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
2、参保人办理退休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1)须填写《退休人员申请表》(一式两份单位或居委会盖章)
(2)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
(3)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3、社会保障部门为符合退休条件的被保险人办理审批退休及核准待遇手续后,从核准待遇的次月起支付基本养老金。
二、退休年龄怎么确定?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劳动合同的的作用是什么?
(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2)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招收录用劳动者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并且通过与劳动者签订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发挥劳动者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劳动力。用人单位享有依法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自主权,劳动者能进能出,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必须遵守其所在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有利于巩固劳动纪律。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用人单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就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劳动合同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会产生矛盾,发生劳动争议。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他们正确地行使权利,严格地履行义务。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
在未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劳动合同丢失的,员工应该及时找用人单位补办,劳动合同是一式两份的,本人的那一份劳动合同丢失后,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都会给员工补办劳动合同的,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有劳动合同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结语
劳动合同丢失并不会对办理退休产生影响。办理退休的流程是,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参保人需前往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办理退休时,需要提交一些资料,包括填写《退休人员申请表》、一寸彩色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社会保障部门会审批退休并核准待遇,从核准待遇的次月起支付基本养老金。退休年龄的确定分为几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工龄条件来判断。劳动合同的作用包括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和防止劳动争议等。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保持有效的劳动合同可以尽可能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如果劳动合同丢失,员工应及时与用人单位联系补办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四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
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向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岗位需求信息。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