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查起诉阶段的审限是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应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补充侦查案件应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最多2次。改变管辖后的审查起诉期限从改变后的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法定期限,解决行政起诉是否进入司法审查的问题。审查起诉是对机关调查线索的进一步整理和确认,只有证据充足才会起诉。
法律分析
一、审查起诉审限有多长时间?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2规定:人民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另外,《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后,人民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审查起诉阶段的审限,对于我们提高办案效率,防止超期羁押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理论上,如果一个基层如果退补两次再上报上级,那么留给上级的审限就只有1.5月,而上报案件一般都是重大、疑难、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案件,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也相对较多。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其起诉可由人民立案受理的法定期限。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法律设定的起诉条件之一,解决的是行政起诉能否进入司法实体审查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对于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该条对审查起诉的期限以及改变管辖后审查起诉期限的计算,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是长期审查起诉经验的总结,是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的。
审查起诉是对机关的相关案件调查线索的进一步整理和确认,如果机关调查的案件不足以在上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判刑,那么将不会通过审查起诉。只有当机关搜集的案件信息和证据充足,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罪名的话,才会被进行起诉。
结语
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对于提高办案效率、防止超期羁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条款的规定,人民对于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补充侦查案件应在1个月内完成,补充侦查次数最多为2次。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对于上报重大案件的基层来说相对较短,需要耗费较多精力和时间。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行政起诉能否进入司法实体审查的关键。以上规定明确了审查起诉期限及改变管辖后的计算方式,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审查起诉是对调查线索的整理和确认,只有在案件信息和证据充足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条 人民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人民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八十一条 对于人民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被不起诉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人民申诉。人民应当作出复查决定,通知被不起诉的人,同时抄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对于监察机关、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