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犯财产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业、没收财物等处罚。对于造成财产损害的行为,应返还财产、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赔偿损失、支付拍卖价款等。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业还需支付停业期间费用。返还罚款、追缴金钱、解冻存款应支付利息。其他财产权损害需直接赔偿。
法律分析
侵犯财产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返还财产;
2、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坏或者灭失的,依照本条第三项、四项的规定赔偿;
3、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4、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5、财产已经拍卖或者变卖的,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6、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7、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解除冻结的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8、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拓展延伸
违法行政行为中的财产侵权案例分析
违法行政行为中的财产侵权案例分析涉及各种违法行为对财产权益的侵害。例如,滥用职权的可能会非法征收或占用他人财产,损害了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另外,违反规定的建筑工程可能导致邻近房屋的财产损失,构成财产侵权。此外,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泄露等行为也可能导致财产损失。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违法行政行为对财产权益的影响,为保护财产权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语
侵犯财产的违法行政行为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业、没收财物等处罚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对于造成财产损害的行为,根据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包括返还财产、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赔偿损失等。对于财产灭失或拍卖变卖的情况,应支付相应赔偿金。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的,应赔偿停产停业期间的经常性费用。对于其他损害财产权的行为,应直接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