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佝偻病造成的骨骼畸形包括:
1、头部的改变。
孩子的头形可呈方形,称方颅,前额及后枕部变得比较突出,而且囟门加大,闭合延迟。
2、胸部。
(1)肋串珠。在胸部两侧,肋骨中间的骨骺部变得膨大,形状如算盘珠,医学上称肋串珠;而且两侧肋骨下缘向外翘起,即所谓的肋缘外翻。
(2)鸡胸。也就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向前突出,形状好象鸡的胸脯一样,但突出的程度可轻重不等。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
3、下肢。
患儿在学走路前后,由于身体重力的作用,下肢可变成“O”形或“X”形腿,表现为下肢向外或向内弯曲,分别犹如英文字母“O”或“X”的形状;并且因此造成走路不稳或经常跌跤。
佝偻病严重的孩子如稍不注意,还往往容易发生病理行骨折。
佝偻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
佝偻病预防方法:
1、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平时多喝牛奶。
2、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
3、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
4、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
5、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6、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