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裂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是属于比较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那么,肛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肛裂是什么?
肛裂,其实就是消化道出口从齿线到肛缘这段最窄的肛管组织表面裂开,反复不愈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疼痛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与肛裂的轻重相关)、便血(排便时滴血或便后纸上擦血)、便秘(多由于患者因肛门疼痛恐惧排便而形成)。
西医认为,肛裂是由于大便异常、内括约肌痉挛(主要由炎症刺激、酸性粪便刺激、括约肌外露、情绪异常等因素导致)、局部缺血(主要是由于血管分布、内括约肌痉挛等原因)、解剖缺陷(由于肛门外括约肌在肛管前后形成两个三角形裂隙,对肛管缺乏足够的支撑而容易导致肛裂)而引起。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多由燥火、湿热蕴结肛门以及血虚肠燥所致,主要是由于感受风火燥热邪气,或湿热蕴结于肛门,或血虚肠燥导致。
肛裂治疗两大方法
目前治疗肛裂主要是西医和中医两种方法,由于西医、中医对于肛裂的解释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通过日常饮食注意,改变排便习惯(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来保持大便正常、通畅,中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
(2)外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凝胶等麻醉类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促裂口愈合类药物、缓解括约肌痉挛类药物(如地尔硫卓软膏、甘油软膏)。
(3)其他治疗:扩肛(用手指或器械如喇叭口肛门镜来扩张肛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导致化学性去神经作用及局部肌肉麻痹来降低肌肉的紧张度,改善局部供血,从而愈合肛裂)、手术治疗(如肛裂切除肛管松解术)等。
2、中医治疗
在中医治疗体系中,肛裂可分为燥火便结、湿热蕴结、血虚肠燥这三种类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燥火便结:患者常表现为大便坚硬燥结,排粪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略缓解,仍持续疼痛数小时,甚则整日疼痛不减,便时鲜血随之而下,多呈点滴状。主要是由于燥火郁结、结于肠道而致,应以清热泻火、润肠通便为治疗原则,常用栀子金花丸治疗,或外用祛毒汤熏洗,敷生肌玉红膏于伤口。
(2)湿热蕴结:患者常表现为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肛门坠胀,时有粘液鲜血,或可带有脓血。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蕴结于肛而致,应以清化湿热,润肠通便为治疗原则,常用黄连汤加减内服进行治疗,或外用四黄膏敷肛裂处。
(3)血虚肠燥:患者常表现为便时肛门疼痛,流血,大便秘结,皮肤干涩,口干舌燥,心烦失眠,午后潮热。这是由于血虚肠燥,结而化火而致,治疗应以凉血养血、润燥通便为原则,常用麻仁润肠丸、济川煎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肛裂的治疗方法”的介绍了,生活中如果出现肛裂的症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这样子才能更快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