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和起诉的区别主要是:
劳动纠纷的要进入人民的诉讼程序,必须先提起劳动仲裁,所以劳动仲裁是起诉的前提。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纠纷居中的公断与裁决。
那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要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哪些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如果不服劳动仲裁去进行起诉,要满足什么条件?
一、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起诉的,可以委托代理人代其起诉,其他人未经委托无权起诉。
二、必须是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而向起诉,不能未经仲裁程序直接向起诉。根据劳动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高作出了有关的司法解释,对仲裁机关不予受理的,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
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起诉。
四、起诉不得超过诉讼时效,即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否则可以不予受理。对于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不得再起诉,也不受理。
五、起诉必须依法向有管辖权的起诉。一般应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人民起诉。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仲裁和到起诉的区别的相关问题,劳动纠纷案件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案件是不可以直接到起诉的。你了解了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强制执行。
第八十四条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 该内容由 王金虎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