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芩附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9 11:56:14
文档

黄芩附方

附方;1、黄芩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处方1:黄芩。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功效与作用:小儿衄血、吐血、下血。用法用量:3岁服1丸,以浓盐汤送下。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圣惠》卷九十:黄芩膏。处方2:黄芩75克、黄柏1.5克、栀子仁1.5克、黄连1.5克(去须)、竹叶100克、生地黄75克、胡粉1.5克、川大黄50克、水银50克(入少水,与胡粉同研令星尽)。制法:除水银、胡粉外,上锉,如豆大,以新绵裹,用猪脂1斤半入铛内,于慢火上煎10余沸,候药色紫,去绵,以布绞去汁,候凝,下水银、胡粉,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以瓷盒盛。功效与作用:小儿热疮黄脓出。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摘录:《圣惠》卷九十。《鬼遗》卷五:黄芩膏。
推荐度:
导读附方;1、黄芩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处方1:黄芩。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功效与作用:小儿衄血、吐血、下血。用法用量:3岁服1丸,以浓盐汤送下。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圣惠》卷九十:黄芩膏。处方2:黄芩75克、黄柏1.5克、栀子仁1.5克、黄连1.5克(去须)、竹叶100克、生地黄75克、胡粉1.5克、川大黄50克、水银50克(入少水,与胡粉同研令星尽)。制法:除水银、胡粉外,上锉,如豆大,以新绵裹,用猪脂1斤半入铛内,于慢火上煎10余沸,候药色紫,去绵,以布绞去汁,候凝,下水银、胡粉,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以瓷盒盛。功效与作用:小儿热疮黄脓出。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摘录:《圣惠》卷九十。《鬼遗》卷五:黄芩膏。


附方

1、黄芩膏

《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

处方1:黄芩。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

功效与作用:小儿衄血、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3岁服1丸,以浓盐汤送下。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

《圣惠》卷九十:黄芩膏

处方2:黄芩75克、黄柏1.5克、栀子仁1.5克、黄连1.5克(去须)、竹叶100克、生地黄75克、胡粉1.5克、川大黄50克、水银50克(入少水,与胡粉同研令星尽)。

制法:除水银、胡粉外,上锉,如豆大,以新绵裹,用猪脂1斤半入铛内,于慢火上煎10余沸,候药色紫,去绵,以布绞去汁,候凝,下水银、胡粉,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以瓷盒盛。

功效与作用:小儿热疮黄脓出。

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鬼遗》卷五:黄芩膏

处方3:黄芩50克、黄耆50克、芎䓖50克、白蔹50克、防风50克、芒草50克、白芷50克、芍药[7]50克、大黄50克、细辛50克、当归50克。

制法:上(口父)咀,以猪脂1升,微火上煎一沸一下,白芷黄即成膏。

功效与作用:痈疽坚强不消。

用法用量:敷之。坚硬者,日可10易。

摘录:《鬼遗》卷五。

2、阿胶黄芩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陈阿胶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鲜车前草25克。

用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主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8]

3、清肺化痰丸

成份:胆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壳(炒)60g,黄芩(酒炙)60g,川贝母30g,麻黄(炙)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文档

黄芩附方

附方;1、黄芩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黄芩膏。处方1:黄芩。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功效与作用:小儿衄血、吐血、下血。用法用量:3岁服1丸,以浓盐汤送下。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圣惠》卷九十:黄芩膏。处方2:黄芩75克、黄柏1.5克、栀子仁1.5克、黄连1.5克(去须)、竹叶100克、生地黄75克、胡粉1.5克、川大黄50克、水银50克(入少水,与胡粉同研令星尽)。制法:除水银、胡粉外,上锉,如豆大,以新绵裹,用猪脂1斤半入铛内,于慢火上煎10余沸,候药色紫,去绵,以布绞去汁,候凝,下水银、胡粉,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以瓷盒盛。功效与作用:小儿热疮黄脓出。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摘录:《圣惠》卷九十。《鬼遗》卷五:黄芩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