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什么体裁

来源:动视网 责编:李赢赢 时间:2022-07-20 11:28:32
文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什么体裁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体裁是:七言绝句。2、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并成熟于唐代。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推荐度:
导读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体裁是:七言绝句。2、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并成熟于唐代。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什么体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体裁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2、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并成熟于唐代。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赏析: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文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什么体裁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体裁是:七言绝句。2、七言绝句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并成熟于唐代。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