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二、三级菌种的质量鉴定方法技术
二、三级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的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甚至决定着食用菌生产的成败。因此,对生产出的或购进的二、三级菌种进行质量检查至关重要。
1.优良的原种、栽培种具备的特征
(1)外观要求
①菌种瓶或菌袋完整无破损,棉塞处无杂菌生长,菌种瓶或菌袋上标签填写内容与实际需要菌种一致。
②菌丝色泽洁白或呈该菌种应有的颜色,如银耳菌种还应有香灰色的香灰菌丝。
③菌丝生长健壮,有爬壁能力,菌丝分布均匀一致,绒状菌丝多,有特殊的菇香味。已经长满整个瓶装或袋装培养基,菌袋富有弹性。
④菌种瓶或菌袋内无杂色出现,未被杂菌污染,无黄色或褐色汁液渗出。
⑤菌种未出现如下老化现象:培养基干缩与瓶壁或袋壁分离,出现转色现象,出现大量菌瘤。
(2)菌龄要求
①要用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的母种或原种接种进行原种或栽培种的生产。
②一般情况下,原种培养好后,应立即扩大制成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好后,立即用于生产栽培。如一时用不完,可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0d,以防菌种老化,生活力下降或污染变质。如果存放期过长,即使直观健壮,其生活力也大大下降,不能用于生产。
2.常见原种及栽培种质量鉴定
(1)平菇菌丝特点
平菇菌丝洁白,粗壮,密集,尖端整齐,长势均匀,爬壁力强,菌柱断面菌丝浓白,清香,无异味,发菌快,后期有少量珊瑚状小菇蕾出现,菌龄约25d。如瓶内出现大量的子实体原基,说明菌种已过度老化;菌丝向下生长缓慢,可能是培养料过干或过紧;菌丝稀疏无力,发育不均,可能是培养料过湿,或配方不当,或装瓶过松;菌种瓶底有积水,属菌种老化现象;若有绿、黄等颜色,说明已被杂菌感染。凡有上述任何一种现象的菌种应弃而不用。
(2)香菇菌丝特点
香菇菌丝洁白,粗壮,生长旺盛,后期见光易分泌出酱油色液体,在菌瓶或菌袋表面形成一层棕褐色菌皮,有时表面会产生小菇蕾,菌龄约40d。若菌丝柱与瓶壁脱离,开始萎缩,说明菌种已老化,应尽快使用;接入菌种不向培养基内生长,可能是配方不当,应更换培养基重新生产;若菌丝柱下端有液体,菌丝开始腐烂,可能是细菌污染;菌种开始出现小菇蕾,去掉菇蕾,迅速使用。
(3)木耳菌丝特点
木耳菌丝洁白,密集,棉绒状,短而整齐,菌丝发育均匀一致,培养后期瓶壁或袋壁周围会出现褐色、浅黑色梅花状胶质原基,菌龄约40d。若菌丝满瓶后出现浅黄色色素,或周围出现黄色黏液为老化标志,不宜采用。如菌丝长到一定深度,或只长一角落不再蔓延可能是培养基太湿或干湿不均引起;若菌丝生长停止,并有明显的抑制线,可能混有杂菌。
(4)双孢蘑菇菌丝特点
双孢蘑菇菌丝灰白带微蓝色、细绒状、密集、气生菌丝少,贴生菌丝在培养基内呈细绒状分布,发菌均匀,有特殊香味,菌龄约50d。如果菌丝纤细无力或呈粗索状,常是培养料太湿或菌种老化;培养料表面有一层厚菌被,是生产性能差的菌种,应立即淘汰。
(5)金针菇菌丝特点
金针菇菌丝白色、健壮、尖端整齐,后期有时呈细粉状,伴有褐色分泌物,菌龄约45d。若后期木屑培养基表面出现琥珀色液滴或丛状子实体,应尽快使用。若菌种瓶有一条明显的抑制线,是培养基太湿所致。若菌丝生长稀疏,除了菌种生活力降低外,可能是使用木屑不当,或麸皮用量较少。
(6)草菇菌丝特点
草菇菌丝密集,呈透明状的白色或黄白色,分布均匀,有金属暗红色的厚垣孢子,菌龄约25d。若菌丝洁白、浓密,则可能是杂菌,应进行镜检分析;若培养基表面菌丝零星、萎缩,培养基干涸或腐烂为过度老化菌种,不可使用。
(7)银耳菌丝特点
瓶内香灰菌的羽毛状菌丝颜色洁白、生长健壮、初期分布均匀,后期耳基下方出现成束根状分布,表面黑疤多分布均匀,无其他杂斑;银耳菌丝深入培养基内较深部位,在耳基下面有较厚的一层银耳菌丝,木屑颜色已变淡,白色绒毛团旺盛,耳基大,生活力强;如果有羽毛状菌丝,而白色绒毛团缺少,则必须加银耳酵母状分生孢子才能使用。如果瓶内很快出现子实体(10~15d),或白色绒毛团又多又小,说明菌种移接次数过多。如果羽毛状菌丝稀疏,子实体呈胶团或胶刺状,说明培养基过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