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黄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上,抚之不碍手的一种皮肤病。
本病常呈对称分布,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一般分娩后几个月内可大多消退,但下次妊娠时,可再次复发,由于较常见,所以一般妊娠期黄褐斑可视为生理现象。半年至一年内不能自然消退者,可视为疾病。男子及未婚女性亦可罹患。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黧黑斑。因其颜色、形状常似蝴蝶,又名“蝴蝶斑”,因多发于孕妇而名为“妊娠斑”,又因本病常由肝郁气滞而引起,故俗称“肝斑”。
病因病机
1.西医
黄褐斑的病因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失调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如某些药物和疾病,亦可促使本病发生或加重。
(1)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发生变化是黄褐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本病多见于妊娠妇女,分娩后大多自然消失,某些妇女在月经期时,黄褐斑加重。其他,如患有卵巢、子宫疾患,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异常等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疾患,均可伴发黄褐斑。这些均支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2)药物影响:长期口服某些药物者,发生黄褐斑的机会增多。如有人统计,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约有1/5可发生本病。一般发生于服药1~20个月后,其他,如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黄体酮类药物的患者也可发生本病。
(3)其他因素:如某些器质性病变,如肝脏疾患、结核病、肿瘤、肠道弥漫性息肉、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及涂搽某些化妆品。
2.中医
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荣、气机不畅、瘀毒内生、妇女经血不调等均可导致本病。
(1)情志所伤:凡情志失调,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导致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瘀毒内生,变生褐斑。
(2)脾胃亏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毒邪排出受阻,气血不荣,毒侵面部而生褐斑。
(3)肾精不足:房劳过度,久病不复等,导致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之毒上炎,颜面不得荣润而发为褐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