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怎么回事 怎样预防最好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 瘙痒 预防
专家讲座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晚期合并症,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约占妊娠期黄疸的1/5。它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以黄疸为表现的病征,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生化上以胆汁淤积为特征。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准妈妈来说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症状产后迅速消失,生化改变在产后1月内也恢复正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危害主要在胎宝宝,因为胎盘组织有胆汁淤积,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宝宝缺氧,可引起早产、胎宝宝宫内窘迫及不能预测的胎宝宝突然死亡。此外,由于母体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减少,影响胎宝宝的凝血功能,阴道分娩时,易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
预防清单
1.在孕期要加强对胎宝宝的监护。应及早发现胎宝宝缺氧,如发现胎宝宝胎心率基线变平、变异小或消失,应立即终止妊娠;定时胎动记数,若每日少于10次应疑胎宝宝有宫内窘迫;定期B超监测羊水量、胎宝宝双顶径及胎盘成熟度,若羊水过少,应立即终止妊娠;应加强胎心监护,必要时立即行剖宫产术。
2.进行适当治疗。通过治疗缓解准妈妈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及时发现胎宝宝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
3.产科处理。若准妈妈出现黄疸,胎龄已达36周,或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或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宝宝窘迫者应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以剖宫产为宜,经阴道分娩会加重胎宝宝缺氧,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