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降低抑制食欲药品有哪些 有什么危害副作用
医生的话
药物减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副作用,可能会破坏身体自身代谢,甚至会伤害到我们的脏器。所以轻易不要服用药物。但如果当饮食、运动等疗法没有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时,适当服用一些食欲抑制剂还是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脂肪的。
减肥原理
食欲抑制剂大多数是通过儿茶酚胺或者5-羟色胺等中枢神经介质,调节下丘脑摄食及饱感中枢而发挥减肥作用的。
常用食欲抑制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类似物:这类药物目前只有一个品种正式上市,叫做去甲麻黄碱,它可以作用在下丘脑室旁核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5-羟色胺能药物:这类药物能够阻断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回收,所以增加了5-羟色胺的作用,兴奋下丘脑饱感中枢,从而使食欲降低、体重减轻。5-羟色胺能类的代表药物包括芬氟拉明和氟西丁。芬氟拉明会导致心脏瓣膜异常,在很多国家被禁止使用。
吲哚类药物:这是一种儿茶酚胺类似物,包括环咪吲哚和氯苯咪吲哚。它们具有儿茶酚胺样作用,能抑制食欲,减轻体重,而且副作用比苯丙胺类为小,对心率和血压影响不大。
苯丙胺及其衍生物:是儿茶酚胺类似物之一,它们的结构类似于神经介质。苯丙胺是一种老药,现在已极少应用。后来苯丙胺的衍生物不断问世,如甲苯丙胺、苄甲苯丙胺、邻氯苯丙胺、苯甲吗啉、苯双吗啉、二乙胺苯酮、氯苯丁胺等等。它们均能促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同时阻止儿茶酚胺的再摄取,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苯丙胺及其衍生物还能,增加机体对糖类的摄取与利用,促进脂肪分解。
专家提示
●药物减肥只能作为肥胖治疗的辅助手段——这是肥胖朋友必须认清的常识。肥胖者不应以此作为主要手段,一般只在严重的肥胖症时再给予药物治疗。
●从理论上讲各种减肥药都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会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药物并不能改变造成肥胖的行为特征,如饮食习惯、运动锻炼、作息习惯等及环境因素等。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