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的母亲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专家解析
怀孕又叫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怀孕期母体适应性变化是很明显的,一些生理性变化常使合并症的诊断增加困难。妊娠前及早期即应开始产前监护及系列检查,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胎儿质量,保护孕妇健康,优生优育的目的。
友情提醒
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最为明显。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妊娠期子宫变化最为显著,子宫肌纤维增生及增殖,使子宫壁逐渐增厚,宫腔变大,血流量增加,子宫腔容积未孕时仅4~7毫升,而妊娠足月时容纳胎儿、羊水及胎盘等,子宫腔容积高达5000毫升,比未孕子宫容积增加近1000倍,子宫大小由未孕前的7厘米×5厘米×3厘米增加到35厘米×22厘米×25厘米;重量则从50克增至1200克,子宫峡部(即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到组织学内口间的部分)正常情况下长1厘米,足月妊娠时伸展到7~10厘米,加上部分颈管,形成了子宫下段。宫颈变化在妊娠期也较明显,由于充血,腺体增生,故宫颈外观肥大、变软,呈紫蓝色即“着色”,宫颈口内有黏液栓堵塞,有自然防御宫腔免受外界侵扰的作用。
乳腺在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作用下,前者刺激腺管发育,后者刺激腺泡发育,乳房逐渐变大变软,乳头、乳晕色素沉着。孕晚期偶有少量黄色液体分泌。正式分泌乳汁则需在分娩以后。妊娠期垂体前叶增大,分泌的生乳素增加,为非孕期的10~20倍,作用是使已受雌激素作用的乳腺进一步发育完善,为分泌乳汁做好准备。
不可不知
心脏及循环系统 首先是血容量增加,由妊娠10周开始,32~34周达高峰,以后稍微下降至40周,妊娠期总循环量增加30%~45%;其中血浆增加40%~50%,血细胞增加18%~30%,形成生理性血液稀释。这种低血红蛋白除了血液稀释外,往往伴有铁的缺乏,补充铁剂可得到纠正。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毫升方可诊断贫血。心排出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每次心搏出量加大,其次是心率增快,约增加10次/分钟。
泌尿系统 肌张力降低是因为妊娠后雌激素及孕激素增多。自妊娠中期即可见肾盂及输尿管呈轻度扩张,输尿管增粗,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常有尿留滞现象,且右侧输尿管受右旋子宫的压迫,右卵巢血管又在骨盆入口处跨过输尿管,使之容易受压。妊娠后尿内含葡萄糖、氨基酸量增高,易受细菌感染。所以孕妇易发生肾盂肾炎,尤以右侧为多见。
胸廓 发生改变在怀孕早期,肋膈角增宽,肋骨向外扩展,胸廓横径加宽,周径加大,膈肌上升,所以呼吸时膈肌活动度增加。孕中期孕妇耗氧量增加10%~20%,而肺通气量增加40%,因此有过度通气现象,有利于提供孕妇自身及胎儿所需要的氧气。妊娠后期随子宫增大,横膈上升,膈肌活动度减小,孕妇呼吸以胸式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减,呼吸次数变化不大,但呼吸较深。孕妇鼻咽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 平滑肌张力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故胃内容物可能逆流至食管引起“烧心”感。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酸蛋白酶减少,故孕妇容易恶心。另外,胃肠蠕动减弱,孕妇常有腹胀或便秘。
【超值链接】
在妊娠期各种新陈代谢均增加。蛋白质代谢呈正氮平衡。血脂升高。储糖功能降低,易有低血糖及生理性尿糖出现。若孕妇有隐性糖尿病,孕期容易表现出来。妊娠期母体体重增加,妊娠全程平均增加10~12千克,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腺、母体血容量等。还有些脂肪沉积作为储备的能源。妊娠早期,因胎儿及附属物均比较小,且因早孕反应进食少,体重增加不明显,妊娠4个月后胎儿发育较快,母体适应性也较大,体重随之增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