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茵陈蒿汤的功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30 08:01:34
文档

茵陈蒿汤的功效

【方剂名】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去皮,二两(6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推荐度:
导读【方剂名】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去皮,二两(6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方剂名】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去皮,二两(6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方解】本方证为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渗溢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食少呕恶,腹满便秘;湿热内郁,决渎失职,则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均为湿热之征,治宜清利湿热退黄。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利三焦,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之邪随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阳黄证的主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

【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寒凉,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

【方歌】茵陈蒿汤治黄疸,阴阳寒热细端详,阳黄栀子大黄入,阴黄附子草干姜。

文档

茵陈蒿汤的功效

【方剂名】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去皮,二两(6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