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桑杏汤的组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30 07:59:02
文档

桑杏汤的组成

【方剂名】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4.5g)沙参二钱( 6g)象贝一钱(3g)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轻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推荐度:
导读【方剂名】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4.5g)沙参二钱( 6g)象贝一钱(3g)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轻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方剂名】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4.5g)沙参二钱( 6g)象贝一钱(3g)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方解】本方证为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所致。秋感温燥之气,卫气不利,故发热头痛;燥气伤肺,耗津灼液,故咽干口渴。燥伤肺阴,肺失清肃,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温燥灼伤肺阴之象。治宜轻宣燥热,凉润肺金。方中桑叶辛凉解表;杏仁宣利肺气以止咳,同为君药。豆豉轻宣透表;沙参、梨皮甘寒润肺生津,共为臣药。栀子皮清泄肺热;浙贝母化痰止咳,共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为轻宣、润燥、清热合用,且诸药用量较轻,使燥热除而肺津复,则诸证自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外袭,肺燥咳嗽轻证的代表方,以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常用本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

【功用鉴别】杏苏散与桑杏汤均能轻宣外燥,止咳化痰,用治外感燥证。但杏苏散辛宣温润,用治外感凉燥,肺气不宣而见恶寒头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者;而桑杏汤辛宣凉润,用治外感温燥,肺阴受灼而见身热头痛、干咳少痰、口渴舌红、脉浮数者。 桑杏汤与桑菊饮均属辛凉疏解之剂,均用于外感咳嗽,身不甚热,口渴,脉浮数。但桑杏汤辛宣凉润,止咳化痰,主治温燥表证;而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热表证。

【方歌】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无痰咽干渴,辛凉甘润燥能医。

文档

桑杏汤的组成

【方剂名】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4.5g)沙参二钱( 6g)象贝一钱(3g)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轻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发热头痛,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