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30 08:00:07
文档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

【方剂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推荐度:
导读【方剂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剂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洗(12g), 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损伤中阳,寒从中生,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证。心下指胃脘,痞指胃脘部堵塞不适。无形邪气内陷于里,故但满而不痛不硬,按之濡软。中阳虚损,寒热互结,升降失常,则恶心呕吐,肠鸣下利。治宜平调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半夏苦辛温燥,能散结除痞,和胃降逆,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泻里热以和阳,共为臣药。四药相配,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以治寒热错杂之证。又因本证中虚失运,故用人参、炙甘草、大枣为佐药,甘温益气,健脾补中。炙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七药合用,使寒去热清,气机得畅,升降复常,诸证自愈。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临床以心下痞满不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属寒热互结,虚实夹杂者。

【使用注意】食积和痰浊内结之痞满者,不宜使用本方。

【附】生姜泻心汤(《伤寒论》):即半夏泻心汤中减干姜二两(6g),加生姜四两(12g)水煎服。功效:和胃消痞,宣散水气。主治:水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

【方歌】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散结消痞病自痊。

文档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

【方剂名】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