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吴茱萸汤的组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30 08:04:06
文档

吴茱萸汤的组成

【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六两,切(18g)。【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推荐度:
导读【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六两,切(18g)。【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六两,切(18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解】本方证治是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本方原治三种证候,一为阳明寒呕,二为厥阴头痛,三为少阴吐利。其证虽有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见症均有呕吐,均与中虚寒气上逆有关。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一则温胃止呕。二则暖肝降逆,三则温肾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君药。生姜为呕家圣药,重用为臣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君臣相配,散寒降逆之功益著。人参甘温,益气健脾,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为佐药。大枣甘平,助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暖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为一首治呕之良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3.使用注意 胃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均禁用本方。

【方歌】吴茱人参枣生姜,肝胃虚寒是良方,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文档

吴茱萸汤的组成

【方剂名】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组成】吴茱萸一升,洗(9g) 人参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六两,切(18g)。【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