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增生是一种乳房部位的疾病,是女性朋友的一种常见病,它的出现和发展与许多原因有关,特别是一些经常有很大压力的白领们,都会有一些小叶增生的症状。那么你知道小叶增生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小叶增生的相关知识,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小叶增生是什么 2、小叶增生的病因与分类
3、小叶增生的症状与表现 4、小叶增生的诊断
5、小叶增生的检查方法 6、小叶增生的治疗
7、小叶增生的食疗方法 8、小叶增生的饮食保健
9、小叶增生的预防 10、小叶增生的其他相关
小叶增生是什么
小叶增生可能发生在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
小叶增生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是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病。
而不良精神刺激导致的郁郁寡欢、孤独焦虑则是乳腺小叶增生的“催化剂”,多见于25~40岁月经不太规则、经量少、经期短、未婚、未育、或未哺乳和哺乳不良的妇女。
小叶增生的病因与分类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
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
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小叶增生是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使乳腺管扩张成囊状,囊壁的上皮细胞增生旺盛,形成一个或多个囊肿。
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乳房的多个大小不一的肿物,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触摸时质地硬而韧,有一种摸橡皮块的感觉。
乳腺小叶增生症的发生是由于体内卵巢功能失调,致使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有一种摸橡皮块的感觉。
肿块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可被推动。但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
肿块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病人时常感到乳房胀痛,且具有周期性,在月经来潮前3~4日尤甚。
月经一来疼痛有所减轻,但常不消失。大多患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病人常在发病数月至1~2年后自行缓解,故一般无需治疗。
平时可用胸罩托起乳房,可缓解疼痛,但是不能根本治疗。
所谓小叶增生,只是小部分女性的乳房小叶增长得稍为过度些,不把出现月经周期中乳房现象的妇女,都戴上小叶增生的帽子。
因此,乳腺小叶增生是不会癌变的,而囊性增生有4%的癌变率,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小叶增生的分类
乳痛症
乳痛症常见于20多岁女性,以乳房胀痛为主要症状,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好发于双侧乳房外上方。
乳腺疾病
乳腺腺病常见于30岁左右,乳房内有时有多个结节,在检查时触诊能触摸碗底黄豆一样的感觉。有时增生明显,特别是月经前,常为局限性增厚,且不易与肿瘤区别。
囊肿样形成
囊肿样形成患者常有胀痛、钝痛成烧灼感。在触诊时多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有时为多个囊集合成堆,检查时不易与癌肿鉴别,需特别小心。
小叶增生的症状与表现
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
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
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
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
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
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
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
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性
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
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
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切除标本常呈黄白色,质韧,无包膜,切面有时见有很多散的小囊,实际上是囊状扩张的大小导管,囊壁大多平滑。
内有黄绿色或棕色粘稠液体,有时有黄白色乳酪样的物质自管口溢出。
如为弥漫性囊性病,则称schimmelbusche病,单个张力较大的青色囊肿称蓝顶囊肿。
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
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
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检查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
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也可影响到整个乳房,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常为棕色,浆液性或血性液体,病程有时很长,但停经后症状常自动消失或减轻。
小叶增生的诊断
小叶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1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小叶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
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
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
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
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
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小叶增生病与乳腺癌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
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增生分型鉴别诊断
1肝郁气滞性
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
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
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
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
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小叶增生的检查方法
常见检查项目
乳房超声检查、乳房检查、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钼靶X线检查、乳腺肿瘤标记(CA 15-3)。
检查方法
正确的乳房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最敏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按顺序轻扪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区域。
最后是乳房中间的乳头及乳晕区,检查时不可用手指抓捏乳腺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自我检查
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
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
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
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小叶增生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药疏肝理气及调和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1日3次,每次5mg。
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经前服7~10天,近年来应用维生素E治疗亦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对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份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者也可应用手术治疗。
2、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西药有5%碘化钾,疼痛严重者可试用甲基睾丸素,在月经前一周内开始口服,以免进一步扰乱人体激素间的细微平衡。
3、中医治疗
一般治疗
内服法:中医以内服温通乳腺经络,疏气郁、散血瘀、攻坚散结以达标本兼治。
外敷法:中药外敷。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
聚湿为痰 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按摩法
1.推抚法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
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
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
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
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汤药法
1、乳核饮
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针刺法
1.取穴
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
操作
以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
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
小叶增生的食疗方法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30-50岁的妇女,30岁以前较为少见。
大城市成年妇女检出率为10-15%,在知识女性中检出率达30%,甚至更高。
西医多认为乳腺小叶增生与精神及内分泌失调有关,中医称为乳癖,认为多由肝郁气滞而成,亦有因冲任失调所致者。
玉米木瓜肉片汤
先将猪肉50克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精盐、湿淀粉适量,抓揉均匀,备用。
将玉米50克,木瓜100克洗净,木瓜切成片,与玉米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后再入砂锅,视滤液量可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
加入肉片,拌匀,调入黄酒适量,再煮沸,加葱花、姜末适量,并加少许精盐,拌匀即成,可当汤佐餐,随意食用,当日吃完。
萝卜拌海蜇皮
将白萝卜200克洗净,切成细丝,用精盐2克拌透。将海蜇皮100克切成丝,先用凉水冲洗,再用冷水漂清,挤干,与萝卜丝一起放碗内拌匀。
炒锅上火,下植物油50毫升烧热,放入葱花3克炸香,趁热倒入碗内,加白糖5克、麻油10毫升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乳腺小叶增生的食疗,还有就是青皮山楂粥:将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分别洗净,切碎后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待用。
将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加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煨煮至沸即成。早、晚分食。
海带鳖甲猪肉汤
海带65克(清水洗去杂质,泡胀切块),鳖甲65克(打碎),猪瘦肉65克,凤尾菇65克,共煮汤,汤成后加入适量盐、麻油调味即可。每日分两次食用。
方中海带咸寒可软坚散结;凤尾菇味甘性凉,有防癌抗癌作用。常饮此汤,不仅可防治乳腺小叶增生,而且对预防乳腺癌有效,是价廉物美的食疗方。
橘饼饮
将金橘饼50克洗净,沥水后切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中火煎煮15分钟即成。早、晚分服,饮用煎汁的同时,嚼食金橘饼。
鹿角盘
将鹿角盘磨成粉末,每次5克用水煮着喝,每天两次。
天合红枣茶
天门冬15克,合欢花8克,红枣五枚,乳腺增生结节患者泡茶食之,加蜂蜜少许。
山楂桔饼茶
生山楂10克,桔饼7枚沸水泡之,待茶沸热时,再加入蜂蜜1-2匙,乳腺增生结节患者当茶频食之。
全蝎馒头
全蝎2只,夹于馒头或糕点中,一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应连用2个疗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疗程间可休息2天,无效者,可改施他法。
红烧鳝鱼
鳝2-3条,黑木耳3小朵,红枣10枚,生姜三片,添加佐料,乳腺增生结节患者如常法红烧食用。
小叶增生的饮食保健
1、多食水果、蔬菜、豆类、菌类,如黑木耳、香菇、芦笋、胡萝卜、西红柿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海马、鲎(hòu)、眼镜蛇肉、抹香鲸油、蟾蜍肉、蟹、文蛤、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
3、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葚、猕猴桃、芦笋、南瓜、大枣、洋葱、韭菜、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蟹、青鱼、对虾、蛇。
4、肿胀宜吃薏米、丝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荠、鲫鱼、塘虱、鲛鱼、海带、泥鳅、黄颡鱼、田螺。
5、胀痛、乳头回缩宜吃茴香、葱花、虾、海龙、抹香油鲸、橘饼、榧(fěi)子、柚子、鲎。
6、多吃粗粮杂粮,如粗米、玉米、全麦片、少吃精米、精面。
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种籽类食物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西瓜子、花生、核桃、杏干、杏仁、葡萄干等。
不要吃的食物
1、忌燥热、辛辣刺激食物
从中医理论乳腺炎主要是因为火热蕴结于乳房所致,属阳证、热证、实证。
蒜、胡椒、花椒、辣椒等食物性味燥热,吃了以后更会生热化火,使症状加重。
2、忌热性、油腻食物
包括肥肉、炸油条、炸麻花等油炸糕点。
3、忌食发物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
如猪头肉、狗肉、羊肉、海蟹等。
4、少吃油脂类食物
防止肥胖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因为这些都可使乳腺出现增生,或使乳腺增生加重。
5.忌食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品
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因此,女士们应少吃这类食品。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疾病的大敌。
有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白酒,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大幅度增加。
因为它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虽一时不危及生命,但也会给女性带来诸多隐患,所以应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