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掌握五行运转规律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7 08:08:28
文档

掌握五行运转规律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医学家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五行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时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用来阐明人体内部生理疾病、病理呈现以及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据此,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
推荐度:
导读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医学家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五行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时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用来阐明人体内部生理疾病、病理呈现以及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据此,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医学家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五行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时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用来阐明人体内部生理疾病、病理呈现以及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据此,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

古代哲学家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世界上所有事情的表象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古人把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到五行的范畴之中,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运作关系,来解释说明其运动生成变化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五行学说”。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劳动中通过对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作规律进行观察,并进行抽象的概括属性。

以金来说,金具有变革的特性,后引申为凡具有收敛、整洁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在金的范畴。同样的的特性,木具有曲直、积极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后来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疏通一切的性质或作用和现象,都归纳在木的范畴;水是具有滋润一切、向下流动的特性,引申为凡是具有寒凉、滋润一切、向下性质或醉哦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水的范畴;火是具有温热、上升、向上发展的特性,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被归纳在火的范畴;土是具有生长万物的特性,引申为凡是具有生长、承载一切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纳在土的范畴。

(三)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纳

中国古人依据五行学说运动发展的规律,运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法,将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归纳在五行学说中,形成了五大体系。

以自然界来说,在万物生长方面,有五化特性,即生、长、化、收、藏;而在方位方面有五方特性,即东、南、中、西、北。以人体来说,在五脏方面,有肝、心、脾、肺、肾这五个特性;而在情志方面人有怒、喜、思、悲、恐这五种特性。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

生,指的是助长、促进。相生,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促进作用。五行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生木来说,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2、五行相克

克,指的是克制、制约。相克,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某一行对另外一行的制约作用。五行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其他”,“其他克我”两方面对对对关系。“我克其他”是我所胜,“其他克我”是我所不胜。因此,五行的相克关系,又叫“所胜”和“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维系着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人体内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以五行的属性来概括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我们耳熟能详的几句话,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就是根据五脏运转不同,从而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

2、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1)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肾水之精以养肝。

(2)五行相互克制的关系

肺金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的升发,防其太过;肝木的疏泄,可以克制脾土的停滞;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防止心火亢盛;心火的温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

(二)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是可以用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关系,“木火刑金”,是指肺金不但不能制约肝的升发太过,反被肝火所伤,出现咳嗽等症状。木乘土,表明了肝病传脾,这样的说法,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来解释的,也表明了在病理上,它们是有关联的。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五行学说在医学诊断上的广泛应用,主要是根据五脏、无色、以及脉象变化进行分类联系的,再结合中医看病时候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或作出诊断,如常见的脸显红色、口中味苦,这大多是心火亢盛。

病症的发展过程中,一脏之病通常会波及到其他的脏腑。因此,除了要对病人的病变进行治疗外,还要根据五行学说的运转规律来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防止疾病的恶化。

结语:五行学说不是歪理怪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辩证思想体系,也是中医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五行学说代表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可以运动其解决许多问题。

延伸阅读:

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之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之阴阳学说中医常识 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一、阴阳五行学说研究

文档

掌握五行运转规律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医学家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五行学说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诊断时一门重要的学科,而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用来阐明人体内部生理疾病、病理呈现以及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据此,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发展的变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