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7 08:27:25
文档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身体的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冬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保健计划,尤其是许多的老年人。你们知道脊髓灰质炎是什么吗,脊髓灰质炎症状又有哪些呢,想要彻底的根治脊髓灰质炎就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哦,下面就来看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什么吧。目录;1、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2、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3、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4、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5、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6、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7、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推荐度:
导读身体的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冬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保健计划,尤其是许多的老年人。你们知道脊髓灰质炎是什么吗,脊髓灰质炎症状又有哪些呢,想要彻底的根治脊髓灰质炎就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哦,下面就来看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什么吧。目录;1、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2、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3、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4、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5、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6、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7、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身体的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冬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保健计划,尤其是许多的老年人!你们知道脊髓灰质炎是什么吗,脊髓灰质炎症状又有哪些呢,想要彻底的根治脊髓灰质炎就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哦,下面就来看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什么吧!

目录

1、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2、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3、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4、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

5、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6、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

7、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脊髓灰质炎是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④瘫痪型。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前驱期症状消失后1~6天,体温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体检可见: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③出现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可分以下几型:

(1)脊髓型

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

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瘫痪型的5%-10%,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

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

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细胞数迅速降低,蛋白量则增高,形成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病毒分离

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的Hanks液内,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

鉴别诊断

本病初起时与伤风感冒相类似,故不易相鉴别,应沟通、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详细询问,如见双峰热汗多,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本病尚应与痹证作鉴别,痹证多发生在冬春季,虽有发热、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但无瘫痪。

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1.卧床休息

病人卧床持续至热退1周,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2周。卧床时使用踏脚板使脚和小腿有一正确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复。

2.对症治疗

可使用退热镇痛剂、镇静剂缓解全身肌肉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4小时湿热敷一次,每次15-30分钟;热水浴亦有良效,特别对年幼儿童,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轻微被动运动可避免畸形发生。

3.瘫痪期

(1)正确的姿势

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2)适当的营养

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3)药物治疗

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地巴唑。

(4)延髓型瘫痪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低头位(床脚抬高成20°~25°)以免唾液、食物、呕吐物等吸入,最初数日避免胃管喂养,使用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②每日测血压2次,如有高血压脑病,应及时处理;

③声带麻痹、呼吸肌瘫痪者,需行气管切开术,通气受损者,则需机械辅助呼吸。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有哪些特征

经过努力,我国己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自2000年以来末再发现脊髓灰质炎本土野病毒感染导致的麻痹病例。但我国周边有些国家还有这种病例,所以我国还存在输入这种病例的可能性。

脊髓灰质炎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温带地区更为多见,散发病例一年四季都有,但夏季与秋季为高发季节;热带地区病例较少。

在接种率较高的国家,由于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病例多为散在发生,只有在那些人群免疫水平较低的地区才会发生区域性流行或局部地区暴发。

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毒经口传人,侵入到人的口咽部及肠裁膜,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一方面向外界排出病毒,一方面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果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那么病毒就会被中和,形成隐性感染。如果没能将病毒完全消灭,病毒可以经过淋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这个时候如果抗体能完全中和并杀灭病毒,那么病毒就不能侵入神经系统,入就会只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的症状,成为顿挫型感染,而不出现弛缓性麻痹症状。

极少数的患者由于病毒的毒力过于强大,或者由于自己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够多,不能杀灭血液循环中的病毒,而病毒随着血液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造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散在的广泛性损害。但这种损害一般以脊髓为主,然后是脑干,而且瘫痪多发生在四肢,特别是下肢瘫痪更为多见。

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脊髓灰质炎近日在高发,要积极做好预防脊髓灰质炎工作,就应认识脊髓灰质炎症状,及早发现治疗。那,什么是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专家为你分析下。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因此,要注意服用疫苗糖丸,避免其对生命健康的威胁。同时要认识脊髓灰质炎症状,及早发现治疗。

其中,脊髓灰质炎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无症状,或仅有1-2天发热、头痛、咽痛、呕吐和腹泻等。临床上脊髓灰质炎主要有: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

1、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

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症状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在早期可从咽部、粪便和血液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恢复期可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

2、隐性型脊髓灰质炎,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

隐性感染脊髓灰质炎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倍增长。

3、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具有前驱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

前驱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几天后出现脑膜刺激征,患者有头痛、颈痛、背痛、呕吐、颈部和背部强直,在整个病程中无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改变,需经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患者通常在3~5天内退热,但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之久。

4.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占全部感染者的1%~2%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症状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的病变。

总之,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一定要认识清晰,全面做好病症预防工作,避免其对日常健康造成的威胁。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一般5—14d,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增长4倍。其中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的90%—95%,无临床症状。顿挫型占4%—8%,有胃肠道刺激素乱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1—3d可恢复。无瘫痪型的特征为出现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瘫痪型占1%—2%,除无瘫痪型的临床表现外,尚有脊髓前角灰质、脑或脑神经的病变,可致肌肉瘫痪。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脊髓型、延髓型和脑炎型,以脊髓型为最常见。

(一)瘫痪型

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五期。在前驱期有上呼吸道炎症和肢体疼痛的症状,经1—2d发热和4—7d的无热期,再度发热便进入瘫痪前期,也有直接进入瘫痪前期者。瘫痪前期的特征为发热、脑膜刺激征和肌肉疼痛、痉挛,也可出现腹胀、便秘、尿踞留、鼓肠、嗜睡等。此期通常持续3—4d,罕见病例可缺乏此期。

随之进入瘫痪期,肌肉瘫痪陆续发生。瘫痪部位取决于受损脊髓节段或其他部位。瘫痪日渐加重,腱反射减弱以至消失。通常5—10d或退热后瘫痪不再加重。瘫痪不对称、不规则,可累及任何肌群,但仍多见于四肢,下肢多于上肢。四肢大肌肉瘫痪多于手足小肌肉,下肢伸肌瘫多于屈肌瘫。颈膨大病变可累及颈、肩部肌肉、上肢肌肉和服肌,脊髓胸段病变可累及颈肌、肋间肌和腹背肌,两种情况均可出现呼吸困难。腰彭大病变可累及下肢、下腹、背部肌肉。膀肮平滑肌受累可导致尿失禁或尿潴留,肠平滑肌和服肌受累可致顽固性便秘,腹肌瘫痪还可出现腹部膨出。瘫痪期过后1—2周进入恢复期,肢体肌力逐渐恢复。

恢复顺序一般自远端到近端。轻症1—3个月可恢复的很好,重症恢复期持续6—18个月或更长。前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减慢。部分患者恢复不良,2年后进入后退症期。

神经损害严重时形成顽固性瘫痪,并可出现脊柱侧弯、胸廓畸形、腺内翻或外翻、马蹄足、跟行足、内翻足、外翻足、短肢等畸形,出现关节不稳和血液循环障碍。由于残疾影响了步态和发育,患者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损害。

(二)延随型瘫痪

在瘫痪型中占6%—25%。病变可累及脑神经、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第Ⅶ、Ⅸ、X脑神经受累常见,可出现吞咽、呼吸、发音困难及面瘫。呼吸中枢受累可出现呼吸障碍、缺氧、心律失常及意识障碍。心血管运动中枢受累可出现循环衰竭现象。脑炎型可出现意识障碍、高热、痉挛瘫痪等。脊髓型、延髓型、脑炎型可并存。

(三)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

有水电解质失衡、心肌炎、高血压、休克与肺水肿、消化道穿孔与出血、肺不张和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

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为VP2与VP4,为内在蛋白与RNA密切结合,VP2与VP3半暴露具抗原性。

目前认为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因人细胞膜表面有一种受体对病毒VPI具有特异亲和力。实验感染也只发现猩猩和猴对其易感。某些毒株可使乳鼠发病。越低级的灵长类动物越不易发生神经系统感染,而易得肠道感染。

组织培养以人胚肾、人胚肺、人羊膜及猴肾细胞最为敏感,在Hela细胞中也易培养,Hela细胞膜上有对三个型Polio病毒的共同受体,病毒引起细胞圆缩、脱落等病变。

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延髓型呼吸麻痹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急性肺水肿以及氮质血症、高血压等。急性期约1/4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提示心肌病变,可由病毒直接引起,或继发于严重缺氧。胃肠道麻痹可并发急性胃扩张、胃溃疡、肠麻痹。尿潴留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严重瘫痪、卧床不起者,骨骼萎缩脱钙,可并发高钙血症及尿路结石。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为脊髓灰质炎患者多为1至6岁的婴幼儿,而且脊髓灰质炎有引起脑瘫的危险,因此,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以粪-口感染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果接触到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物品就容易造成传播,而且被粪便污染的手以及食品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另外,不良的卫生习惯也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

因为,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只要是感染了病毒的人或者物品都会造成脊髓灰质炎传播,而且口对口的感染方式也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就是说通过飞沫也是可以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因此,脊髓灰质炎传播速度快,一旦家中或身边有人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就一定要进行隔离观察。

专家要强调的是,只要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不管是否表现出症状,都是脊髓灰质炎的传播源。因此,脊髓灰质炎高发区,必须隔离,每个人都应该隔离观察。

总之,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毒进入口腔后,开始自我复制,入侵血液,甚至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可以通过咽部分泌物、粪便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造成大面积的脊髓灰质炎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是哪些人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甚至出现胶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有症状的患者和没有症状的感染者(隐性感染者)都可以成为传染源。特别是没有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不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难于发现,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是脊髓灰质炎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粪一口传播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在刚刚感染时直到症状出现之后6周内,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这些都可作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而导致感荣或发病。由于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因此这个时期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

并发症

急性期有心肌损害。外周型呼吸麻痹及中枢型呼吸麻痹(延髓呼吸麻痹)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尿潴留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易有褥疮、骨质脱钙,甚至肾结石。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起病常有肢端感觉异常,麻木感、刺痛感,迅速出现自下而上的对称性软弱以至弛缓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不多,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本病多为双侧性上升性瘫痪,多在发病后3-4周开始恢复。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病毒性脑膜炎:多种病毒可引起脑膜炎,症状一般较轻,多于2周内恢复,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白细胞数多在1000×106/L以内,一般在50-100×106/L或200×106/L之间,淋巴细胞达90-100%。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稍增加。涂片及培养无细菌发现。外周血白细胞不高。

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

前驱期和瘫痪前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活动。饮食清淡,注意营养。

高热及肢体疼痛严重者,给予解热镇痛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2-5日。

瘫痪期注意患肢功能位置,避免受伤。中枢麻痹者,注意吸痰给氧及生命体征观察与急救处理。对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B2和地巴唑等,均可应用。地巴唑每次小儿用量为0.1~0.2mg/kg,成人5~10mg,每日1次,服用10天。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采用按摩,功能锻炼,理疗和畸形矫治术等。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邪犯肺胃

症状:身热不扬,头痛身倦,咳嗽,呕恶,苔黄腻,脉濡数。(属前驱期,体温38~39℃,以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治则:疏泄肺胃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三仁汤加减。

葛根10克,黄芩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

湿重者加苍术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

水煎服,1日1剂。

2.湿热郁蒸气分

症状:发热多汗,头痛身疼,烦躁不安,或嗜睡,苔黄腻,脉滑数。(属瘫痪前期,出现中枢神经感染病症,高热、脑膜刺激征,并可有脑脊液异常,但无瘫痪。)

治则:清热化湿,宣气通络。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10克,薏苡仁10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滑石15克,秦艽12克,络石藤12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3.湿热阻络,气血郁滞

症状:轻者证见四肢瘫痪,重者气脱亡阳。(属瘫痪期,脊髓型表现肢体瘫痪,脑干型可致呼吸循环衰竭。)

治则: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三妙丸加味。

苍术10克,黄柏12克,牛膝10克,当归6克,络石藤12克,桑寄生15克,鸡血藤15克。

痰阻者加菖蒲10克,郁金10克,川贝母10克;口眼歪斜加僵蚕6克;气脱者急服人参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好发于儿童。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的感染症状,少数患儿可出现肢体迟缓性瘫痪,故此病也称之为“小儿麻痹症”。在后遗症期,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畸形,无法彻底矫正,故此病长期以来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不幸。

(一)优先护理营养不良会使人对脊髓灰质炎的易感性增加,对已感染者则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影响恢复的程度。因此,应给予思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休息是脊髓灰质炎急性发热阶段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使感染缓解。过早活动瘫痪肢体可以使相应水平受损的前角被激惹而引起反应性充血,反可导致症状加重,应予以避免。同时,患者还应对症处理,以预防备种并发症。

(二)良肢位

无论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哪一阶段,保持适当的体位极为重要。不适当的体位会造成挛缩畸形,并可损伤肌肉和关节,造成后遗症期运动能力的低下。需要手术矫形的马蹄足、筋和膝的屈曲挛缩、额外旋、腰椎前后凸及侧弯等畸形,与体位的错误置放有关。合理的体位是:踝关节取卿中立位,无内外翻,髋膝伸直,髋无外翻外旋,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等。根据瘫痪畸形的具体情况和发生的部位,需要采用沙袋、夹板、支具等来维持体位。畸形己较明显者,应先用石膏或牵张矫正,再用辅助器械将息肢保持于功能位。为提高对正确位置的重视,对患儿和家长进行体位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主动练习

一旦瘫痪期过后,肌肉表现出神经再支配的征象,主动练习就应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康复护士除了配合治疗师进行抗阻练习外,还应鼓励患儿尽早起床,手术后增强肌力训练,预防肌萎缩。预防的方法是来被固定关节的肌群作主动和抗阻练习,被固定区域内的肌群除肌腔术后初期不宜承受张力者外,均应作等长练习。重建动作的协调,需反复练习,康复护士应随时指导,使患者试行主动作往复屈伸摆动练习,逐步学会控制摆动方向,待疼痛消退后即可逐步练习坐、立、行走。

文档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身体的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冬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节,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保健计划,尤其是许多的老年人。你们知道脊髓灰质炎是什么吗,脊髓灰质炎症状又有哪些呢,想要彻底的根治脊髓灰质炎就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哦,下面就来看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什么吧。目录;1、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2、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3、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4、脊髓灰质炎的并发症。5、脊髓灰质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6、脊髓灰质炎的中医治疗。7、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8、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的概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