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宝宝喜欢吃甜食,所以牙齿就会变得不好。预防龋齿对宝宝来说一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更早的发现龋齿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龋齿 宝宝应3个月查一次口腔
预防龋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期口腔检查,尤其是儿童。儿童应每3个月或每半年检查一次口腔,以便早日发现龋齿,早期充填。浅层龋齿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阻止龋齿的发展,而且可以恢复牙齿形态机功能,同时治疗操作简便,充填物不易脱落。
定期口腔检查应该从一、两岁就开始进行,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年龄大约14岁左右,以后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每年定期检查口腔。定期的口腔检查不仅仅针对龋齿,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不齐、地包天等影响颜面发育的畸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龋齿的自我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儿童体检时要注意检查哪些重点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异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个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重点一:铅含量
铅是人体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影响着智力和骨骼的发育,造成消化不良、贫血,破坏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使人体内有0.01微克铅的存在,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铅测定是儿童体检的重中之重。
重点二:血色素
贫血的孩子往往比同龄正常孩子矮2~10厘米,原因多半是缺铁。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影响认知能力,造成孩子行为怪异、多动。
重点三:锌、钙、镁
体内的锌低于正常1/2水平的孩子有80%存在严重发育迟缓,因此,孩子要想长高,锌的摄入量很重要。钙、镁也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相辅相成促进发育。钙缺乏、高血钙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因此,钙不能随便补充,必须检测后遵照医嘱补充。
重点四:骨龄测定
主要是根据X光片分析孩子的身高潜力和发展。据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出现骨龄发育提前趋势,会严重影响他的身高、体型,致使他16岁就不再长个儿。因此,体检时骨龄测定也必不可少。
儿童体检可以不做常规胸透
卫生部已经公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规定》要求,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不得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受孕后8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规定》强调,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并且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规定》提出,医院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至15周的育龄妇女,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据了解,曾有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接受过多辐射,有可能影响发育。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家长、领着孩子前往医院做胸透等检查。
目前中小学每年的例行体检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等常规检查,一般不会做胸透。而中考、高考前体检做胸透是必查项目,不属于常规检查。
放射科的CT检查、胸部透视都会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如果未成年人短时间多次接受X光射线照射,则会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
对于幼儿入院体检一般只做乙肝五项、肝功、血常规、心电图、四肢发育情况等几项检查,对于胸部透视并没有做硬性要求,也未将胸部透视列为儿童入托的常规检查项目中。
卫生部称,《规定》是为了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结语:想要预防宝宝龋齿的话,还要多让小宝宝漱口哦!没三个月一次的牙齿检查更是不能忘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