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在合同中,当一方未履行约定的义务时,即构成违约。而如何界定违约责任和违约赔偿则需要参考具体的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违约责任和违约赔偿应当由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确规定。
违约责任一般分为主体责任和经济责任两种。主体责任是指违约方应当履行的具体义务,例如按时交付货物或服务等;经济责任是指违约方应当承担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责任。
违约赔偿一般包括实际损失赔偿和违约金。实际损失赔偿是指因违约而给守约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由违约方承担;违约金是指违约方在合同中事先同意的对守约方的补偿。
法律依据:
1.《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3.《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预先约定违约方应当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但是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合同约定的履行债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