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电化教育,就是指结合运用现代化教育的思想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使用这些媒体工具传递信息过程中推动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电化教育已经有了近70年的发展历程,走的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的电化教育源自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但又不同于视听教育。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一词的提出,是1933年由教育部教育司陈礼江先生提出的,主要指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教育,是以电影、录音等视听教学辅助手段为特征的教育方式,基本等同于视听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至“”时期,又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到了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成立了电化馆和广播电视大学。并随后在党和的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
1983年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成为了电化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的名言。早期电化教育的重点是视听媒体的应用,接着慢慢发展到对教育形式和教育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存储和对信息的控制的组识和设计。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了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向信息化教育转化的过程。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电化教育的发展则已从视听教学向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转变,从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到以各种学习过程和资源的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阶段转变。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化教育已经形成独具特色,严谨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