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根据案件性质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至六十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为十日,最长三十日;上级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的刑事案件应在指定期限内立案;人民立案监督的刑事案件应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信访案件立案审查期限为六十日,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三十日。
法律分析
1、机关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一般情况下,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六十日。
2、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在三日内开始进行审查,一般审查期限是十日,最长期限是三十日。
3、上级机关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立案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立案。
4、人民进行立案监督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接到人民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
5、信访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是六十日。情况复杂的,经本级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立案时效的规定
刑事案件立案时效的规定是指法律对于刑事案件立案的时间进行规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对于犯罪行为的立案必须在发现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犯罪行为,如严重的刑事犯罪或者涉及等重大案件,立案时效可以延长至6个月或1年。立案时效的规定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刑事案件能够及时侦办和审判,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同时,也提醒人们及时报案,协助司法机关开展工作,以促进刑事司法的顺利进行。
结语
刑事案件立案时效的规定是保障刑事司法的顺利进行,确保犯罪行为及时侦办和审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正正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立案审查期限为7日,重大、复杂线索可延长至30日,特别重大、复杂线索可延长至60日。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一般审查期限为10日,最长期限为30日。上级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的案件应在指定期限内立案。人民进行立案监督的案件应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决定立案。信访案件立案审查期限为60日,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30日。立案时效的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提醒人们及时报案,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机关、人民或者案或者控告。
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机关、人民或者人民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