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款合同可以不约定还款期限,但双方可以协商补充或要求在合理期限内偿还。借款人未按时还款,贷款人可以向提起诉讼维护权益。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对借款人主张权利是重要的,否则诉讼时效过后,权益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保证合同的担保期限视具体约定而定,可根据宽限期届满日或主债务履行期限计算。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合同内容可协商补充或按合同条款和交易习惯确定。
法律分析
借款合同是可以不约定还款期限的,但是双方可以在合同生效之后对还款期限进行补偿或者要求对方在一定期限内偿还借款,双方针对借款合同产生纠纷的是可以诉讼到有管辖权的进行处理的,一般出借方应当及时按照借款合同主张自己的权利。
一、借款合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可以吗
借款合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可以在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情况下,出借方可以要求借款方在合理期限内偿还。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履行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担保期限是多久
借款合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三、借款人不按时还款怎么办
还款期限届满之后,借款人仍然未向贷款人归还贷款的,贷款人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要求人民保护自己的合法债权。如果不及时向人民提起诉讼,又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向借款人主张权利,那么在诉讼时效经过之后,贷款人的权利将变成道德上的自然权利,不能得到法律强制力的保护。
结语
根据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期限的情况,出借方可以要求借款方在合理期限内偿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约定,如果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保证期限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借款人未按时还款,贷款人可向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在诉讼时效经过后,贷款人的权利将变成道德上的自然权利,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七章 督促程序 第二百二十三条 人民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提出书面异议。
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