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并未得到贷款人同意的,这是一种违约行为,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贷款。
因此,贷款人可以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未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并未得到贷款人同意的,这是一种违约行为,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贷款。
因此,贷款人可以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借款合同约定利息未明确怎么处理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如果起诉后出借方主张有口头约定利息的情况,出借方则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予以证实,如果出借一方能提供相关的证据予以证实,则应当认为双方是有利息约定的,如果不能提供相关的证据或者对于利息的约定难以查清,则视为利息约定不明,此时就不需要支付利息。但是在借款期间没有约定利息,并不影响出借方要求借款方支付逾期还款期间的利息。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使用借款,出借人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吗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使用借款,出借人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即构成违约,有权按照借款合同约定计收罚息和复利,要求借款人立即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借款。
私人借款可以不要约定用途吗
私人间借款要约定用途。借款用途是借款合同的基本条款之一,但不是必备条款。约定借款用途将更有利于日后主张债权,如果对方借款用于非法途径且债权人知道的,则债权不受法律保护,所有约定借款用途更有利于保护债权。
借款未约定利息怎么办,借款超期后未约定利息会怎么判
借款合同未约定利息处理方法如下:
1、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没有约定利息的,视为没有利息;
2、非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确,贷款人主张利息的,人民应当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确定利息;
3、借款人自愿支付利息,或者超过约定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者违约金,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人民不予干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该内容由 王昊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